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好想推薦這部動畫#02《小魔女學園》



前言

 要簡單介紹《小魔女學園》的話,就是一部人見人愛的全年齡向王道作品,再加上極有特色的角色設定和極為流暢的作畫,讓這部動畫一面世後持續擁有一定程度的話題。

 由於是全年齡向的作品,我想不管是小孩或是平常沒在看動畫的族群,都能因為清新正向的劇本和角色逗趣的互動而融入在小魔女學園的魔法世界裡。


這篇文章是以小魔女學園TV動畫為主,沒劇透下去寫的。

小魔女學園其實分成了三部,照著時間順序是,動畫未來企劃的短篇→集資所完成的劇場版→TV動畫,短篇和劇場版是同個時空設定下的作品,而TV動畫則是沿用設定重開機的全新作品)


主要工作人員

導演/角色設定:吉成曜
美術監督:野村正信
音楽:大島ミチル
動畫製作:TRIGGER


故事簡介

 因小時候看了閃亮夏莉歐的表演秀後,便夢想成為魔女的亞可,進入了夏莉歐曾就讀過且極具傳統的魔女養成名校「新月魔法學園」,亞可在新的城鎮展開全新的校園生活。



導演「吉成曜」

 對於有在涉獵動畫作畫這部分的人,一定認識這個名字,我第一次注意到這名字時,是看了新世紀福音戰士TV版裡,不少戰鬥場面都是他畫的,還有舊劇場版Air∕真心為你裡二號機對決量產機的部分片段。

 戰鬥場面很精彩,但當初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第26話的紙上作畫片段,先給大家看這段的影片。

讓人驚艷的14秒作畫

 講了這麼多,這段的結論就是由吉成曜所導的小魔女學園,作畫自然就是本作最大的賣點之一。


中場休息

 通常一部TV動畫都是由一個主軸故事所組成,如果集數夠多的話,會有幾話的單元劇,也就是跟主軸故事不相關,我查了一下沒找到這種集數的專有名詞,所以這篇文章我就先把它稱呼為「中場休息」吧!

 小魔女學園的中場休息非常非常有看點,充滿了爆發性的創意力,跑進夢境世界、復活墓地骷顱頭、甚至連機器人也會出現。其中由小魔女學園導演今石洋之擔任分鏡的第八集是最推薦的一集,滿滿的看點,例如夢境裡的美術設定、早期迪士尼的一拍作畫風格...等等。


角色設定

 由於很喜歡美式卡通的角色,看到小魔女學園裡日式跟美式混合的角色設定本人一眼就迷上了。現今日本動畫存在太多「公式化」的角色設定,動畫是一個那麼自由的創作,實在不應該把風格鎖在一個框架裡。

 小魔女學園的角色設定是由導演自己負責,有高有瘦、有矮有胖、色彩鮮明,不只外在,內在的角色個性也是各有特色,真的是日本動畫界的模範生。



美式Smears VS日式オバケ
オバケ作畫

(這段講的比較深入一點,非動畫業界或以動畫師為目標的人,可能比較難以理解)

 オバケ(obake)是指在角色很激烈的動態下而產生變形、扭曲的作畫手法,用中文去講沒有很完整能對應詞,比較接近的算是動態模糊,但意思上還是不一樣,所以第一次認識這手法的人,就直接把原文「オバケ」學起來吧!

 英文的話到是有對應的字,叫做「Smears」,有塗抹的意思。Smears和オバケ類似但實際上是不同的作畫手法。這段要講到小魔女學園作畫裡在Smears和オバケ的使用,本身是一部日本動畫,但很有趣的的是在作畫上使用了非常多Smears的手法。


先來拿一些實際畫面來舉例

這兩張是Smears的作畫手法

而這張是オバケ的作畫手法

 不管是Smears或是オバケ,都是我很喜歡的作畫手法,但必須在適當的時機和律表節奏的配合下使用,就像是料理中的調味料,太多反而會破壞主菜本身的美味。


9/2更新:感謝仙人掌補充,其實smears或オバケ都是指殘影效果,只是美日叫法不同而已(雖然傾向性可能的確不同),不用說去刻意把他們區分開來)


更新2比起叫動態模糊,殘影是更好的講法)


片尾動畫師「平岡政展

 當時在第二集開播後,片尾曲裡平岡政展所畫的特效動畫馬上成為了話題,沒有任何停頓、一氣呵成的一大串特效動畫看了非常過癮。在第二首片尾曲更是所有畫面的作畫都讓他負責,這兩首片尾曲動畫是本作非常大的看點。
開頭絕對讓你目不轉睛的特效作畫

結尾

 原本在結尾這塊打了很多,但後來想想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以總結這篇文章,這句話就是—小魔女學園真的很好看啦!


圖片來源:YouTube

謝謝觀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